第832章 有内鬼(2 / 7)

,道:“回头我去钢城的时候找相关的同志了解一下情况,到时候给您汇报”。

“嗯,这件事就交给你”

薛直夫点着头,算是把这件事妥善处理了。

本以为这就是董文学一个人的事,他也是没想到有人要插一杠子。

薛直夫就是再傻,也不会给别人当枪使,这个案子真有确凿的证据还行,处理董文学一下也有个说法。

可现在董文学问题明显已经被解决了,杨宗芳又来了这么一下子。

到底是钢城那边不稳了,还是书记这边有啥想法啊。

无论是哪边有事,他都不想搀和进去。

尤其是最近李怀德同杨元松那边势同水火,引火烧身的事他可不想干。

董文学就算是有问题,让李学武出面就已经是在敲打他了。

而且能让李学武答应出面就是一种手段和震慑,相信很多人都会看在眼里。

这一次也就是董文学真着了道,不然他哪里有机会跟李学武说得上这么多的话,又谈的这么深。

纪监的人都心眼子多,不怕对方不说话,只怕没有共同话题。

李学武也是为了董文学,不得不跟薛直夫斡旋,刚才答应接下这件事也是一种表态。

如果他压不下钢城的事,或者说董文学那边真出了事故,那他就是

到时候薛直夫再出面处理,或者追究董文学的责任就没人说啥了。

机关的组织生活就是这么复杂,一环套着一环,只要你身在其中,就会被牵扯和羁绊。

有人如鱼得水,有人磕磕绊绊,全在一个心计。

若是论心计,李学武终究是一个人,他本不想在这个时候出头的,干贸易工作就是为了躲避管委会和厂里的争端。

负责具体业务的人员会被特殊对待,在组织生活中可以有很多借口避免参与和竞争。

尤其是李学武现在的状态,升不能升,调不能调,韬光养晦都不成。

身在机关,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没有强大的自保能力,在这个年代,还不得让人给你吃了啊。

李学武已经表现出狠厉的一面了,现在要突出他的能力了。

未来的时间里,他是要靠能力进步的,没人会喜欢一个好勇斗狠之人。

薛直夫能主动跟他接触,就是轧钢厂决策层对他的一种接纳和试探。

李怀德要带着他玩,可防备着他上桌太早,当然了,这也是为了他好。

而杨元松已经不考虑他的个人情况了,是要掀开董文学,亮出这个团队背后的他,提前让他上桌玩。

即便是他现在还很弱小,可依旧是要逼着他走到前台来限制李怀德。

这是一种饮鸩止渴的策略,现在谠委面临着危机,杨元松已经顾不得这样做会不会对李学武的未来进步和人生产生影响了。

舍小家,为大家嘛,领导总是要站在一定的高度上考虑问题的。

而几方势力下,程开元倒是没对他表现出什么敌意来,可也没什么善意。

人家的触手和刀子还没亮出来呢,那才是真正的韬光养晦!

薛直夫跟李学武的接触更像是一种自保,或者说是试探的合作。

大家共处于轧钢厂这个大锅里,没人能真正的置身事外。

杨元松都有感于自身的危机、谠委的危机,他又如何能不自知。

如果只是他一个人的事,那还真就有可能当个直人,守住本心和本性。

可纪监委上上下下多少人呢,如果因为他的一个选择和疏忽,造成了这些人的工作动荡,他就真的是难辞其咎了。

李怀德同杨凤山在争的时候,他可以中立,李怀德同杨元松争的时候他还能选择中立?

到时候怕不是李怀德争都不会跟他争,一招“管委会”就能把他和纪监给撂倒。

唇亡齿寒,是时候要做出选择了。

可他是真的不愿意跟李怀德搀和到一起去,虽然没有明着说,可他能不知道张国祁跟李怀德的那些破事?

选杨元松?

那还不如自己单干呢,至少还能落下个好名声。

所以,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他要向李怀德靠拢,又不想表现的那么“阿谀奉承”就只能通过李学武来实现了。

他身边就有很好的例子,谷维洁不就是这么做的嘛。

景玉农也是通过李学武才跟李怀德谈妥了合作的。

现在轮到他了,他只想跟李学武保持友善合作的关系,进而避免同李怀德之间的争端。

他也看得出来,李学武是个聪明人,李怀德搞的那些烂事他是一件都没参与。

明哲保身都让李学武玩出儿来了,这就是他的聪明之处。

只要李学武不倒,那他就不会有危险,包括来自李怀德一方的,以及形势出现大的变化后的。

按照薛直夫的估计,这阵风也就三两年过去了,到时候轧钢厂的天还是组织的天。

有清算的那一天,他有李学武给前面挡着,怎么都不会沾着污点。

他想的是很好啊,算计的也很巧妙,李学武总是算计别人,今天被他算计了,也算是一报还一报了。

可是了,薛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