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 得多疼(2 / 7)

是想了又想,忍了又忍,终究是不知道该怎么开这个口。

李学武见他实在为难的厉害,自己瞅着都费劲,便主动开口道:「张副总,有没有兴趣做供应链?」

「供应链?什么意思?」

张长明似乎记得李学武在刚刚解释罐头厂合作基础的时候有提到这个词,但他不是很理解。

李学武举了一个不是很恰当的例子,但为了让对方充分的了解这种老百姓普遍接触不到的行业。

「我们厂在搞汽车厂这事您一定早就听说了,可我们厂生产汽车所需要的零部件都是怎么来的,您知道吗?」

张长明当然清楚,昨天上午在轧钢厂考察的时候,可没少看那台车,也听了不少相关介绍了。

「可这…是两回事吧?」

「我讲的是业务」

李学武强调了一句,两人都是企业的高管,话不用说的太透彻,彼此都能理解对方的意思。

「海产总公司的海产品只能就近处理销售,尤其受季节影响!」

「四九城这么大的海鲜市场,在除了冬季以外时候,又能吃到多少津门的海鲜?」

李学武提醒他道:「这其实就是一个重要市场锚定的问题了」。

「这个我不认同」

张长明微微皱眉道:「我们的海鲜商品并不愁卖,甚至有出口份额需求」

「可就你所说的供应链,即便是在其他三个季节有冷冻列车支持,运的再远,这吃得起海鲜的人,又有多少?」

轧钢厂有冷冻列车,且又新增一列的事张长明听说了,是李怀德吹给韩庆伟的。

在装哔这件事上,李怀德从来不会让别人专美于前,更不需要其他人代劳。

尤其是在跟合作伙伴的交往中,最是能吹嘘轧钢厂的成绩。

当然了,人家是老江湖了,装哔也是有资历、有段位的,你当他只吹嘘自己?

那太幼稚了,太低端了李怀德是夸轧钢厂的成绩,夸政策执行程度,夸项目发展时机。

反正只要不具体到个人,他是轧钢厂一把手,这个哔还不是落他身上。

李学武也是发愁这一点,自从去了羊城一趟,这老李好像是喜欢上了装哔的感觉。

尤其喜欢于无声处听惊雷式的装哔,就是那种不是故意但让你知道他很牛哔的类型。

轧钢厂去羊城的展销团队没飘,他先飘起来了。

当然了,他也不是防着张长明,人家知道冷冻列车的事不算稀奇了。

「冷冻列车不是关键」

李学武敲了敲茶杯盖儿,好笑地看着他道:「你还真敢想零售的事?」

「与个人商业对接这件事上,没有供销系统发话,谁敢破坏规矩?」

为啥叫特种经营,或者叫特许经营啊,很多对外商店,或者内部供应都是需要跟供销社搞好关系,就是基于这一点。

张长明也反应过来了,李学武提到的这个供应链,是中间的某段环节,并没到消费者的那里。

原因嘛,可能有经营上的,也有规则上的,他倒是想差了。

但就算是如此,没了零售,这业务该怎么做?

「公对公的做!」

李学武点了点沙发扶手,解释道:「你很清楚,市场绝对的有,但分怎么掌握」

「轧钢厂这样的倒是简单,一口气能吃下一列火车皮的,可这样的例子不现实」

「因为似是轧钢厂这样具有食品加工厂兜底的企业在京城都不是很多,尤其是深加工企业」。

「但一斤、二斤的卖给老百姓那种,消耗的时间和精力完全不值当」

李学武看着张长明抬了抬眉毛,问道:「你有没有想过企事业机关,以及大型工厂需要这种资源供应」。

张长明懂了,这并不是什么高深的意见和思路,他们以前也有这么做的,就是不太方便。

「是说跟工厂或者单位联系,批发给他们吧?」

「更复杂一些」

李学武的回答倒是让张长明愣了一下,他不知道这里面还有什么文章可以做。

「相信你们以前也是做过这种尝试的,比如在年节附近,与各大工厂单位联系,批发带鱼之类的海产品,对吧?」

「您继续说」

张长明不置可否地抬了抬手,请李学武继续,他是海产总公司的副总,自然不能自揭其短。

这种销售模式如果成功了,他又何必来找李学武呢。

两人在谈话的时候都有明确一个情况,那就是海鲜并不愁卖。

他自己说了,李学武也说了,这玩意儿是紧俏物资,虽然贵,可只要到了市场上,绝对能卖干净。

但是,怎么卖,卖的好,怎么按照他们的心意卖,才是关键问题。

「你们是销售部门牵头搞的这个对吧?」

李学武笑了笑,道:「不仅麻烦,还累人,容易得罪人,到最后还剩不下仨瓜俩枣的,对吧?」

不用张长明掩饰,也不用他直接回答,答案都在他脸上写着呢。

李学武喝了一口茶,道:「供应链的意思就是解决掉你们遇到的,我说的这些问题」。

「中间部分?」

张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