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一场跨越时空的爱恋2(1 / 3)

陆杨性子跳脱,对一切新奇有趣的事物充满好奇心,都喜欢尝试;问题是缺乏耐性,往往坚持不了多久,就厌倦了,开始尝试新的东西。

每当陆杨对一个新玩意儿开始有兴趣,金卫东都会偷着记下,她保持了多久,结果是最长的一次,没超过一个月,那是26天。

就说数学,按道理应该是刚入门的时候最难,给她们讲课,因为时间不够,金卫东不能像学校教育那样按部就班,而是根据自己的理解,将内容模块化后,整理成专题,譬如数的概念、等式、三角形等,每个模块集中突击,互相之间有关联,但不是很紧密。这种方式比较吃智商,一般人可能很快就会被搞懵。

很有意思,这种学习方法似乎很适合陆杨,因为每个模块都是独立的新内容,恰好让她产生兴趣,静下心来学习,等耐心差不多耗尽,一个模块差不多也学完了,接着换下一个模块。就这样,用了五个月,她就把考试范围内的知识点学全了,甚至有些超纲。

金卫东也觉得惊奇,在这个世界,开挂的显然不仅仅是自己。

然而,更令人惊讶的是陆榕,闷声不响,一样的大纲,一样的进度,居然和陆杨的水平分毫不差,不会就一起不会,让金卫东觉得,这位分明是个控分高手,颇有当年清北学生的水准了。

只是最近一个月,陆杨表现的不太好,可能是因为进入了复习阶段,学习目标变成提高做题熟练度,知识点都是炒冷饭,需要海量刷题,所以陆杨同学的耐心,很快就被耗尽了。对于没见过的新题,在金卫东的督促下,还能耐着性子做一做;但凡是曾经练过的,那是绝对不碰。

金卫东有些懵逼,实际上,就连他也做不到,能把做过的题都记住,直接挑出来扔一边,当然也有可能是因为在他眼里都是做过的,就没有新题。

陆榕呢,不用说了,两姐妹同进退呗。金卫东其实和她私下聊过天,他很想知道,陆榕的真实水准到底能到什么程度。结果陆榕支支吾吾半天,说:“小东哥,我觉得学得再多一点,也没用了。”金卫东实在理解不了,她的脑回路,想想,她说的也对,“姐俩的水平,高考真是足够了。”

于是,为了应付两位祖宗,他被逼得四处收集资料,寻找新题;最后没办法,开始收刮记忆,自己给陆杨出题。可惜出题速度,根本赶不上她们的解题速度,最后金卫东放弃了,让两人多花点时间在语文和英语复习。

有了空闲时间,这个月陆杨同学开始对钢琴感兴趣,金卫东等着看她多久放弃,就可以取笑她了,这玩意儿他从6岁练到20岁,水平是只能表演几首“保留曲目”,连正规赛事的预赛都过不了。

说笑间,几个人也吃饱了,这烧鸡油有点大,没吃掉多少。

陆榕切了两个大鸡翅留给陆桦,然后把剩下的鸡肉切了,连着收购站的人,一人分几块,就吃光了。现在人们的油水不足,有吃肉的机会,大家都不会嫌弃。

最后,连鸡骨头都喂了流浪狗,金卫东本想阻止,还是放弃了;因为曾有位加拿大高华表姐斥责他说,狗狗不能喂骨头,嗓子会被卡住,会卡死。不得不说,这的确颠覆这厮几十年,对“狗啃骨头”的认知,显然,至少现在的人们,还是同意他的看法的。

就这样在单位,待到下班,金卫东载着何丽娟去接平安,最近她也在学骑车,准备也去买辆自行车,接送平安方便。何丽娟坐在自行车后座,把孩子抱在怀里,虽然一家三口看着很温馨,但金卫东觉得不安全。

路上,金卫东正在考虑怎么告诉何丽娟,自己要去夜校代课,显得有些沉默,想不到何丽娟很敏感,直言问:“小东,看你闷闷的,有什么心事吗?”

金卫东便直接说:“街道上要调我到夜校当老师,八点钟上课,白天自己备课,我在盘算时间,5点钟做饭,你六点下班回来就能吃到,你把碗筷放着,让我收拾,这样照顾孩子就没问题了。”

何丽娟双手搂着他的腰,将脸贴在背上,夏天天热,这样紧贴,两人接触的位置,渗出了汗水,可是谁都没有嫌充,“小东,你不用这么辛苦的,我家乡的女人,带孩子,会做一个背兜,把小孩背着,空出两手,就能干家务了。”

金卫东笑笑,打趣地说:“你是我媳妇儿,我不痛你,痛谁呢?让你这么辛苦,我会心痛的。我能帮忙,怎么让你一个人忙呢。”

心中感动,何丽娟理解金卫东的心意,半天才悠悠地说:“和你在一起待久了,会被你宠坏,都不知道该怎样做女人了。”

金卫东笑笑说,“先这样做着,看情况,有问题再调整。”

一夜无话,第二天一早金卫东去找路校长,开设数理化课程的具体方案。路校长,已经知道请街道办派金卫东当老师的做法,有些孟浪,现在直接打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