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大早,王平就把李均叫了过来。
他咽下半张大饼,喝了口面汤,问道:“军中还有多少支箭?”
李均躬身答道:“回将军,还有三万余支”,接着他又抬起头两眼放光地看着王平,“将军,我们是不是要去干大事?”
王平白了他一眼,说道:“搬一半到我这里来”
李均愣了一下,不明其意。
王平继续说道:“另外给每支箭身上再贴一道符纸,随便画什么都行”
李均猛然点点头,看似恍然大悟,然后轻轻凑了过来,神秘兮兮地问道:“将军,传闻丞相精通奇门遁甲之术,您跟在丞相身边日久,丞相是不是传了什么秘术给您?”
王平笑了笑,不置可否,“你吩咐下去,凡是贴了符纸的箭,不可擅自使用,需听中军统一号令。”
李均更加确信就是诸葛亮传了法术给王平,现在王平要给这批羽箭做法了。
“遵命”,他赶忙屁颠屁颠地跑去搜集箭矢。
王平之所以没有要把全部的箭都让渡太阿剑的属性,一是因为魏军虽然主帅新亡,无力攻城,但是不得不防,所以城墙上一定要留够防守的箭矢;二是这太阿剑的属性确实厉害不假,但是也有它的局限性。
那就是只能用一次,箭就毁了,而普通的羽箭是可以重复利用的,所以他不能把所有的箭都让渡了。
没过多久,李均就带人送来了一万五千支箭,王平把它们全部安置到后院仓库,然后跟李均吩咐了几句让他守住门口,谁都不要放进来,自己则一头钻了进去,开始做法。
他尝试一次让渡多支箭,但是发现太阿剑并不买账,每一次只飞出一道绿光。
他算了一下,每次让渡一支箭,大概就是一个呼吸的时间,一万五千支,加起来估计要四五个时辰。
这一日,王平在库房里,不吃不喝,也不拉,从早待到晚,终于将一万五千支箭全部让渡完毕。
让渡属性到后来越来越慢,太阿剑剑身的绿色也越来越淡,所有的箭都让渡完之后,太阿剑已经有一大半的剑身变成了透明,王平头上也渗出了汗珠。
他活动了一下脖颈,伸了伸懒腰,推开门,已是明月高悬,时至半夜了。
李均在门口早已万分着急,“将军,你可算开门了”,他手中还端着一张餐盘,上面放着一碟卤牛肉,两片蜜瓜,一大碗面条,还有一壶青稞酒。
王平的肚子咕噜咕噜叫了几声,他一天没吃没喝,还真的是饿了。
“箭都在里面,找人搬走吧,记住,没有命令不得擅用”
李均连连点头,伺候王平到大堂用饭。
案几前早已呈上今日线报,王平随意拿起最上面的一张,顿时眉头紧锁。
上面写着,张郃阵亡,魏国朝野震动,命令副将为临时主将,总领陇右援军,继续进攻街亭。
魏军果然经律严明,训练有素,只用了一天,就稳住了局势,而且并没有放弃从街亭驰援陇右的战略目标。
下一张是蜀军这边的,出箕谷充当疑兵的赵云、邓芝部在郿县遭到魏国大将军曹真的猛攻,已退入褒斜谷道。
估计这是街亭受阻,魏军想猛攻赵云部,营造要从褒斜谷道反攻,直接威胁汉中的架势,逼诸葛亮放弃陇右,回防汉中,乃是围魏救赵之计。
王平三下五除二吃完了卤牛肉,他对面一点兴趣没有,啃了几口蜜瓜。左手端起青稞酒放在嘴边,右手去拿最后一张线报。
最后一张来自祁山大营,丞相急令,要召见王平!
噗的一声,王平将口中的酒全部喷了出来,转头对李均喝道:“谁让你把这张放最后的?”
李均满脸无辜,线报是斥候整理的,主将不看,副将哪敢动。
王平顿时紧张了起来,丞相要召见自己,应该是因为张郃阵亡,街亭大捷。
但此时论功行赏还为时尚早,魏军在街亭的兵力并没有多大损失,只要副将主持得当,街亭的防守压力仍然很大。
按理说这个时候主将应该镇守前线才对,丞相急召他前去是为了什么呢?
王平想不通,却也知道诸葛亮绝非故弄玄虚之人,既然有急令必然有急事,当下收拾行装,只点了高进和几个机灵的卫兵,星夜奔祁山大营而去。
众人披星戴月,快马加鞭,破晓之际,已望见前方一座巨型营寨,方方正正,四周有栅栏荆棘护卫,壕沟绕寨一圈,沟内引汉水注入,营寨四角每个角都插着七七四十九杆皂黄旗,端的是庄严肃穆,守卫森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