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天命考验(1 / 2)

朱翊钧越想越觉得是这么回事,立刻俯身,将这些零散的念头疾速地记在纸上。

一本好看的网文不能只有一种情绪。

或者说一种情绪写到死的神作不是没有,但是朱翊钧肯定是写不出来的。

“崇祯鬼魂见到祖宗之后可以进行一番交谈,也可以让明太祖怒斥一下他,但朱元璋对于子孙的爱也得表现出来,要体现出朱元璋那种刀子嘴豆腐心的复杂情感,不是彻底放弃他,而是恨其不争。”

“不过虽然明太祖肯退一步,原谅这个亡国之君,但作为主角却不能顺坡下驴。”

“网文讲究的是代入感,亡国的剧情可以按照明末去构思,但是崇祯这个主角不能真的写成崇祯本人。”

“毕竟网文讲究一个代入感。”

“主角崇祯虽然是一个亡国之君,但绝不能是昏君,不然读者会厌恶,毕竟他们都被这昏君害死了,城市都被屠了,大明都灭亡了,谁能带入这么一个人?”

“而且也无法解释昏君崇祯到了宋代为什么能击败忽必烈。”

“所以要甩锅,主角的人设也得变。”

朱翊钧站起来开始度步思考,但没走几步他忽然就想起了一件事情。

“话说回来,这亡国之君也是分类型的。”

“前世互联网的纣王、杨广在一些人的口中也可以是雄才大略的亡国之君啊。”

朱翊钧打算借鉴前世网友的智慧。

“崇祯可以塑造成为绝顶聪明、自信到自负的一位君王,大明的灭亡就归咎于天灾以及百官。”

朱翊钧作为君王还是很讲原则的,大明皇帝怎么会有错?

要犯错也是百官的错,是老天的错。

“不过这样说服力也不是很强,毕竟大明在主角的手中真的灭亡了。”

“或许....可以推给天意?或者说上帝的考验?天命考验?”

朱翊钧脑中闪过一个在前世听过的民间传说:传说,大明开国之后,明太祖朱元璋命刘伯温斩断天下龙脉,意图让大明成为人间最后一个皇朝。却不想刘伯温百密一疏,忘记了东北的长白山龙脉。于是明末多尔衮燃尽长白山龙脉的气运,这才得以入主中原,满清也因此成了人间最后一个皇朝。

“这些传说也可以放到小说里面,毕竟大明搞不好就真的要成为最后一个皇朝了。”

他眼中闪烁着狡黠。

“最重要的是,大明刚好对建州女真开战,正好蹭一波热度。”

“到时候说不定还有人因此上奏劝我在长白山开矿,破坏长白山龙脉。”

朱翊钧发现自己前世碰壁多次,怎么就没有发现自己写小说的才华呢。

“这样一来可以借着阎王或者某位神灵的口,说出大明的天灾的真相。”

“天道有常,冷热交替,每三百年一变,灾疫频发,若国家能齐心协力,则国祚不灭,大明正好应了此劫。”

“非崇祯不圣明,而是接手了烂摊子。”

朱翊钧把小冰川期的概念也融合进去。

同时可以借书中角色的口科普中原大地的气温一直在降低。

这样主角日后驱逐蒙元,也有理由南下殖民南洋。

“而且,”朱翊钧越发兴奋,“这个‘天道周期’的设定,甚至可以直接为我统治期间,万历年间遇到的那些天灾现象,做出一个‘合乎天意’的解释!”

他眼中闪烁着算计,“这样一来,此后就算再有天灾发生,百官也不好再一股脑地把责任都推到我这个皇帝头上了,他们只能怪天道、怪周期!”

可谓一石二鸟。

再者。

因为中原的气温在降低,南洋的土地就显得格外重要,它们可以稳定生产粮食,供给中原。

保佑国祚不灭。

主角重建大明之后,派遣舰队下南洋就格外顺理成章了。

这又为他下南洋奠定了依据。

百官信不信不重要,至少在民间有部分人会信。

这样下南洋的政策就不会如之前下西洋那样人亡政息。

朱翊钧补充好了设定,解释了大明朝的灭亡原因以及主角的人设问题。

甚至还为后面的剧情埋下了钩子。

朱翊钧的思路越来越顺畅。

“这样遇到洪武大帝朱元璋,主角爆发和其对峙,犟嘴,也就有理有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