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末(2 / 4)

度今宵 飞萌 3016 字 1个月前

有余温,淹没今宵双脚。

走下这片海滩之前,她听前方的那对小情侣聊天,说这片海滩的不远处有一块孤零零的礁石,退潮时,可以爬上去拍照,特别适合拍美人鱼上岸的造型,可惜她今日没能约到摄影工作室的时间,兴许下次早点来能排上。男生兴致勃勃地说:“那我给你拍就好了呀,我们现在就去。”女生质疑着反问:“你那拍照水平真的能行吗?”男生揽着她往下走:“你试试不就知道了?你今天打扮得这么漂亮,不多拍几张照片可惜了。”

女生被他这话哄得很开心,一脸欣慰道:“你小子有长进啊。”今宵就这么跟着他们走下了栈道。

这片海滩与不远处的礁石相连,沙子不够细腻,掺杂许多贝壳和碎石,若非有这“网红礁石"在此,平时很少会有人来。她站在海边,看着那对情侣爬上了高高的礁石,女生坐到礁石的边缘,忽然展开手臂朝着大海呼喊。她兴奋地看向身边人,高声说着:“哇一一这里好舒服呀!”

今宵侧过身面向夜色里的海,感受着陆风从身后吹来,这一点轻微的推动力好像在将她往大海深处引,她往前走了两步,让微凉的海水淹没小腿。在那对情侣离开后,她攀上了那块巨大的礁石,学着方才那个女孩子的样子展开双臂。

夜风轻盈,好似要托着她飞去。

她闭上眼,忽然想起沈修齐。

想起曾经无数个甜蜜温暖的瞬间。

想起球场那个隔着墨镜的对视,想起他要求她送他回家时的浑,想起“少女的祈祷",想起电话那头穿越风雪的思念,想起那个雪夜,他带着两个行李箱强势入住西厢房,想起他的小方块,想起那幅未完成的《情绪》,想起那四幅绢画,想起他不曾拥有过的自由。

“我这里下雪了。”

“我没有别的办法了。”

“要跳下来吗?我接着你。”

“要为我缀罗缨吗?”

“我很脆弱的,小元元。”

“不许和我分手,今宵。”

“所有这些我能想到的美好词语,它们都可以构成你,却不是你。”“我好不容易才走到今天这个位置,可不是为了让你在人前忍气吞声的。”“她们说,你是我的狂热追求者,你是吗?”“你这说的不准确,得改成′偷香性,窃玉心,平生风流难休,独恋今宵'才对。”

“我没有不相信,我只是……我只是没有你想象中那么有安全感。”“你是在向我求婚吗今宵?”

“我答应了。”

过去的画面在她眼前一遍遍闪回,他的声音在耳边回荡。海面开始起伏,远处的地平线在黑暗中显露一点微不可察的痕迹,脚下的海水似乎在无声上涨。

回头一望,她已经无法从这块礁石安然地走下去。再将视线放远,夜色深重,她已经看不清那个荒凉的尖角。她忽然想,父亲当时站在那里的时候,是否也像她方才一样,一遍遍想着自己最爱的人?

那这个最爱的人,为什么没能挽留住他?

是不够爱吗?

还是绝望大过了爱?

心在颤动,她却木然到流不出一丝眼泪。

她收回视线,看着脚下不断拍击礁石的海浪。第一次从柿子树上往下跳时,她收获一种正在飞翔的愉悦。后来她上网检索了一个词条:“为什么人站在高处会有往下跳的冲动?”她浏览了许多答案,最后总结为两个原因。一是因为抑郁症。

因病人备受现实痛苦的折磨,当他站上高处时,受情绪影响会产生跳下去就能解脱的想法。

这属于自杀行为,需要利用医疗手段及时进行干预。二是因为身体的自我保护机制。

当人站在高处往下看时,由于视觉落差导致平衡感减弱,这会让人生出一种,好像在被一股力量往下拉的错觉。

这是人在危险状态下产生的本能恐惧,而在这种恐惧发生的同时,大脑会释放出“快点跳到低处就能让自己安全"的错误信号。一般正常人在接收到这种信号时,会迅速分辨出对错,而后及时远离高处,避开视觉落差,这种往下跳的冲动便能得到缓解。但若是一个病人接收到这样的错误信号,他会做出怎样的选择?身体的自我保护机制,竞会触发一项不可挽回的错误答案。她当时为此震动不已。

这会是父亲选择一跃而下的理由吗?

今宵盯着动荡的海面,感觉自己好像是病了。她确认自己没有自杀的倾向,可还是控制不住想要往下跳,好像这片海域才是她的归宿,她在水中才能获得如同胎儿呆在羊水般的安全感。她的大脑正在向她释放“跳下去才是安全”的信号。比起自杀行为,她更愿意相信父亲是被这样的错误信号误导。这世上怎会有父亲不爱自己的女儿?

她一定是被深爱着的。

沈修齐抵达那片烂尾楼时,天色已阆黑一片,烂尾楼周围四散着找人的特警,强光手电的光柱时不时交叉在空荡的楼层之间,他下了车便往里奔去,却收到特警队长尚未找到人的消息。

但找到了今宵的车,就停在离烂尾楼不远的路边,车内没有人。沈修齐又转身上车,朝着特警队长指示的方向开过去。那辆白色的宾利静静停在树荫之下,他急切地打开